坚定不移深化正风肃纪反腐
解读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视察情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曹溢报道 10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3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视察情况。
通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问题线索128.3万件,立案47万件。处理问题线索数和立案数,都比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通报出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事情深化生长的明确信号。
日常监督越发有力有效
比照去年同期,两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资助和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人次占比连续坚持高位,抵达92.4%。二是在接受信访举报数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处理问题线索、谈话函询、立案数量均有增长。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相关数据连续坚持高位,直观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解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大都。处理问题线索、谈话函询、立案数的增长,则与做细做实日常监督不无关系。特别是随着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种种监督有机领悟、形成协力,监督手段进一步富厚、力量进一步充分、发明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监督形成常态。
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安排强化政治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京津冀三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交通、工业、生态、公共效劳、营商情况等方面,以联合督导调研、完善协作机制为抓手,构建协调同步的监督花样。辽宁省纪委监委宣布2023年营商情况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计划,紧盯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循线深挖,从严查处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问题。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糜烂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首次果真了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立案人数。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4.6万人,其中,7至9月立案1.5万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层延伸,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糜烂问题的决心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推动完善下层监督体系作出安排,要求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增进下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构建下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流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下层监督网络。今年2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糜烂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提出坚决惩办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糜烂行为。联系到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微糜烂”、故障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等事情实践,不难理解相关数据的稳中有增。
惩办糜烂连续坚持高压态势
通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处分省部级干部34人,厅局级干部2244人,县处级干部1.6万人,乡科级干部5.4万人,一般干部5.6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7.7万人。同时,立靶恍贿人员1.2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365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受处分人数均有增长。运用第三种、第四种形态占比略微上升。数据背后,正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只要保存糜烂问题爆发的土壤和条件,反糜烂斗争就一刻不可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重大判断的生动印证,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事情安排的有力执行。
比数据更鲜活的是,“打虎”“拍蝇”一刻未停歇的高压震慑下,反糜烂斗争泛起出重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态势——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粮食购销等行业的糜烂,效果显著。仅第三季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接受审查视察的12名中管干部中,就有多名来自反糜烂重点领域,充分彰显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理行业性糜烂的坚强决心。随着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完成反响,中央第二轮巡视完成进驻,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监督力量有机领悟,深化整治重点领域糜烂将进一步深化拓展。
通报显示,今年1至9月,立案中管干部54人、厅局级干部2480人、县处级干部2万人。这标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紧盯“要害少数”开展监督检查和审查视察,不绝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惩办糜烂越发精准有力,执纪问责越发精准规范,治理糜烂的效能不绝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行贿行为惩办力度,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危害一方政治生态的行贿人。今年第三季度,移送检察机关的行贿人员就有964人,受贿行贿一起查事情不绝深入推进,形成了有力震慑。
编辑:吴宇轩
校对:张颖楠